滕海清满心疑惑,到处打听都没个结果,但军令如山不敢违抗,于是连忙跑到了师部。
那时候,滕海清原本是红军32团里的一个连长,可他压根儿没想到,一到师部,他竟从连长“变成”了排长,职位“降”了一级。
在军营里头碰到这种事,一般都是因为犯了错被惩罚。但滕海清的情况有点不一样,等知道了事情的全部来龙去脉,他反而因为自己是排长而乐开了花。
滕海清为啥会乐呵呢?为啥他从连长变成了排长?这后面藏着啥样的经历呢?
【“私藏”战马,不降反升】
1932年6月份,当上了连长的滕海清收到了一个通知,说是上面的领导找他,得去师部那边报个到。
滕海清被这事儿吓得可不轻,心里直嘀咕是不是自己哪儿做错了,得挨批评了。他赶紧去找相关领导问个明白,可领导也没给出个准话,于是他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去了师部。
滕海清到了师部,发现师长倪志亮已经在等着他了。倪师长一见他,就开门见山地跟他说:
我今天找你来,是想跟你说说工作安排。我打算把你调到师部,去通信队担任排长,你没啥意见吧?
听到领导的指示后,滕海清心里稍微踏实了点,他连忙答道:“我听从组织的调配,叫我干啥,我就干啥。”
就在这样的境况下,滕海清由连长降为了排长。
虽然职位上好像是“降了一级”,但滕海清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的,毕竟就在十多天前,他因为没交战马这事儿被师长给“逮个正着”。
1932年的时候,红四方面军在苏家埠取得了胜利,接着就继续往商城那边进发了。
那年6月,红四方面军再次发起了潢光战役,狠狠地教训了敌人一顿。他们一共打死了九千多敌人,还收缴了七千多支枪,另外还有很多其他东西。
滕海清在这场战斗中,带着自己的连队一路追击敌人,最后打了个大胜仗,并且还得到了两匹战马作为战利品。
这两匹战马特别健壮,红毛闪闪发亮,一看就知道很厉害。滕海清接到战马后,心里直痒痒,喜欢得不得了。
由于部队规定,所有缴获的东西都得交上去。滕海清既不敢不听命令,又舍不得那匹战马。想来想去,他想到一个办法,打算先练练骑马,享受两天再交上去。
但滕海清运气不佳,正当他打算牵马出去溜达一圈时,刚好碰上了师长倪志亮和政治委员甘济。
倪师长瞧见两匹雄壮的枣红色大马,旁边还站着个愣住的小战士,于是他便走上前,开口问道:
“这位小伙子,你是属于哪个队伍的?”
滕海清赶紧鞠了个躬,认真地说:“领导好,我是滕海清,三十二团的,现在是五连的连长。”
接着,倪师长笑着点了点头,伸手指了指战马,问道:“你这是打算干啥呢?咋还拉着两匹马一块儿来了?”
滕海清心里乱糟糟的,他想来想去,赶紧张口说道:
这两匹刚缴获的马,正打算送到师部去,给首长呢。
倪师长心里明白滕海清那点小九九,但没直接点破,转头对甘政委笑道:“瞧瞧这位小伙子,脑瓜子灵光着呢。”
接着,倪师长吩咐手下把战马带走,并且没有对滕海清的事情进行追究。
但是事情过后,滕海清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战马的事儿,所以在去师部之前,他心里七上八下的。
不过当他得知自己被“调岗”去做排长时,心里倒是松了口气,毕竟没受到啥惩罚,就只是换个岗位罢了。
碰到这样的布置,滕海清还是劲头满满,在通信排卖力地干了起来。
过了阵子,滕海清意外地发现,他那排长不仅没有“被贬”,反而是升了官,这让他乐开了花。
这支通信队挺特别的,是师部里的一支特殊队伍。它下面只有两个排,而第一排呢,大都是些在战场上表现不太好的营长和连长。
在第二排呢,站的是那些在各部队里表现很棒的班长。他们经过一些培训后,就会被重新安排到连队里,直接提拔为排长。
说白了,滕海清所在的通信排就像是个培训队伍。里面人挺多,而且都是连长、营长级别的大官。普通的军队干部,可没法胜任这些职位。
滕海清虽然还不太明白自己到底是个多大的官,但手下带的人都是营长、连长这样的级别,这让他心里挺美滋滋的。
他能接下这个重担,其实和他年轻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。
【少年有志,参加革命】
滕海清1909年出生,在金寨那个被叫做“革命摇篮”的乡村地方长大。在那个又乱又黑的战争年月,他就像很多其他人一样,是农民里头的一个热心人。
滕海清的爸妈都是地道的庄稼人,没念过多少书,但他们也挺担心那时候国家的将来。
于是,他们给滕海清取名时,是从“海晏河清”这四个字里受到的启发。从这里不难看出,滕海清的父母对这个新生儿,满怀着美好的期望。
但滕海清的到来,并没能让以后的日子好起来。作为家中的老大,他下面还有六个弟妹需要照顾。加上父母也没什么本事,一家人的生活过得非常穷苦。
那时候,农民经常吃不饱肚子,这是很常见的事儿,滕海清一家也不例外。
滕海清七岁那年,为了能让家里日子好过点,跑到地主家做了放牛的小伙计。不过他从小就聪明,学东西特别快,心里还特别想上学读书。
爸妈知道孩子的心思后,也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未来。所以,这一家人东拼西凑借了些钱,把滕海清送进了学校学习。
但由于家里太穷,滕海清没学上多久就不得不放弃了。但在那短短的学习时光里,他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,也对外面的世界更加憧憬了。
滕海清心里有了个主意,15岁那年,他下定了决心,要离开村子去县城打拼一番。虽然爸妈对这个决定不太赞同,但他们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。
滕海清经过一番折腾后,还是决定离开村子,跑到县城找了份累活干,就想多挣点钱,让家里人过得好点儿。
滕海清特别能吃苦,还特别勤快。他通过努力工作,积攒了一点小钱,生活也因此有了点起色。
但滕海清总觉得这样的日子还不够。在县城的日子里,他见识了更多新奇的东西,也让自己的视野和想法变得更宽广了。
等滕海清慢慢长大,到了1929年,他碰到了一个能让他人生大变样的机会。就在那一年,有一支红军成立了,里面的战士都是少数民族。
滕海清所在的那个县城,也来了一支红军。他们一进城,就开始替老百姓做主,把那些欺负人的地主抓起来惩办,还给穷苦的农民分粮食。
滕海清被红军的各种行动深深打动。他明白过来,这是一心为了让人民自己做主的队伍,这是一支能够守护国家的队伍。
于是,滕海清心里打起了参军的算盘,这个想法特别牢固。但话说回来,那时候去当兵可危险了,弄不好就会丢掉性命,再说一旦进了部队,就得东奔西跑打仗,远离家乡。
他不是头脑一热就去当兵了,而是先好好想了想,然后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,最后才决定加入革命队伍的。
最后,滕海清二十岁那年,正式投身革命,加入了红军的队伍。
革命的任务挺艰巨,士兵们经常得训练。毕竟是在打仗的时候,他们得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。
但滕海清并不胆怯也不后悔,他每天都精神抖擞,训练时特别用心。等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打仗本事后,没多久,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战斗。
【光荣人生】
1930年的时候,滕海清拎起大刀,就加入了一场小范围的打仗里头。
在战场上,他特别勇敢,毫不畏惧死亡,表现得非常棒。就连带队的军官,也夸奖了滕海清。
打那以后,滕海清就正式走上了打仗的路子。他出去打过仗,然后又回到老家,投身到了革命活动中,并且当上了赤卫队的领头人。
1931年5月的时候,滕海清又加入了十一师,跟着大军到处打仗。在那些大仗里,牺牲和受伤的人特别多。
滕海清虽然打过不少仗,挺有经验,但在那次战役里,他们部队还是吃了败仗,死了不少人,很多平时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都不在了。
这件事让滕海清受到了很大的震动,但他没有因此就灰心丧气或者后退。上级领导前来关心时,滕海清反而精神抖擞地大声说道:
我不怕死,来参加红军时就没打算活着回家!
滕海清在接下来的战斗里,确实守住了自己的信念和誓言。不久之后,滕海清又踏入了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。
那时候,连长要成立一个敢死队,号召大家自愿报名,打头阵往前冲。看到局势这么危急,滕海清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,加入了敢死队。
这是一场极其凶险的战斗,滕海清跟着大家一起往前冲,结果受了很重的伤。幸好有战友不顾一切地救他,他才没能在战场上牺牲。
滕海清被救回后方后,发起了高烧,一直退不下去,身体特别虚弱,还惹上了别的病。但就算这样,他也没想过要放弃战斗。
滕海清不听大家的劝阻,铁了心要继续上战场。
他的事迹打动了许多人,就在这时,班长提议让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31年2月,滕海清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,从此以后,他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了。
很快,他就开始接触并学习革命思想,努力增强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能力,在一场接一场的战斗中,他又立下了许多战功。
他先是从普通士兵升为了班长,接着又慢慢做到了副连长的位置。后来,在一次战斗中,滕海清所在的连队连长受伤了,他就临时接手了连长的工作,还带着部队打了一场胜仗。
所以没过多久,他就真正地当上了连长。就在那个时候,“战马故事”发生了,并且他还被调去做了通信排的排长。
可惜的是,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,到了1932年10月,红四方面军打了一场大战,滕海清不幸被炸弹炸到,受了重伤。他的左眼差点看不见了,右臂也被子弹打穿了一个洞。
为了让红四方面军能更专心打仗,他们决定让营长以下的干部都留在老家,营长以上的则用担架抬着一起走。滕海清也因此被留在了老家,并且还领到了十块大洋。
滕海清手里拿着那笔钱,心里却不痛快。他舍不得革命事业,于是忍着腿疼,一拐一拐地去追赶上大部队。
滕海清在追赶部队的路上,遇到了好多艰险,差点儿连命都丢了。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,最终还是追上了后面的部队。
滕海清一到大部队,心里就乐开了花。虽然他这时衣服破破烂烂,全身沾满了血和泥,但还是坚定地相信着党。
他先跑到野战医院那儿,接着就大声喊道:
我不能丢掉革命事业,还得继续上阵杀敌,我得去见见领导!
倪志亮一听到动静,就赶紧跑到野战医院那边,结果碰见了滕海清。没过多久,他就弄清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接着,倪志亮笑着跟医院院长讲道:
这位是通信排的领头人,他负责管营连级别的干部。他的级别跟副团差不多,你就按营级或以上的伤员标准去照料他吧。
直到这会儿,滕海清才明白过来,原来他这个排长,实际上是副团级的干部呢。师长送给他新衣裳和新鞋子,还好好夸奖了他一番,接着安排他住进医院,继续养伤。
过了一个月,滕海清的身体才算大致恢复过来。他又回到了自己的通信队伍里,接着走他的革命道路。
在后来的日子里,滕海清陆续参加了长征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。可以说,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,战功赫赫,为新中国的灿烂成就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努力。
1954年那会儿,滕海清当上了军校校长,开始给国家和军队培养新人才。转过年来,因为打仗打得好,国家给了他“中将”的头衔。
滕海清获得的这项军事荣誉,给他的辉煌人生增添了极其耀眼的一笔。这既是国家也是人民,对他所有贡献的赞扬和认可。
滕海清从20岁那年,也就是1929年,就加入了军队,一直到他78岁的1987年,才正式结束工作生涯。虽然他晚年身体不好,受了不少病痛折磨,但他还是觉得能为新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,特别自豪。
1997年10月26日,滕海清将军在北京去世,结束了他荣耀的一生,当时88岁。
对于这个,你有什么想法想分享吗?快来评论区告诉我们你的观点吧!
#图文创作激励计划#
